特許備案號 | 0310100112100046 | 所屬公司 | 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 |
備案公告時間 | 2021-04-16 | 最近一次更新時間 | 2021-04-15 |
備案機關 |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 | 備案住所 | 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490號 |
法人代表 | 夏乾良 | 成立日期 | 1982-03-08 |
公司網站 | |||
● 特許人聯系方式 | |||
電話 | 傳真 | 電子郵箱 | |
15618237320 | wangyalu@zhangxiaoquan.cn | ||
● 直營門店分布 | |||
門店分布區域 | 杭州市(1) |
● 經營資源信息 | ||||||
特許品牌 | 權利類型 | 權利性質 | 權利號 | 注冊類別 | 權利日期 | 權利期限 |
張小泉 | 注冊商標 | 僅有使用權 | 17860079 | 6 | 2019-01-01 | 2026-10-20 |
張小泉 | 注冊商標 | 僅有使用權 | 17860114 | 8 | 2019-01-01 | 2026-10-20 |
張小泉 | 注冊商標 | 僅有使用權 | 17860142 | 21 | 2019-01-01 | 2026-10-20 |
張小泉 | 注冊商標 | 僅有使用權 | 25377974 | 11 | 2019-01-01 | 2026-10-20 |
張小泉品牌成名于1628年(明朝崇禎元年),是中華老字號,也是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。2002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,同年還獲得原產地注冊保護。產品包括家庭用剪系列、工農業園林剪系列、服裝剪系列、美容美發剪系列、旅游禮品剪系列、刀具系列等共100多個品種,400多個規格。中國國內市場覆蓋率和占有率一直居同行之首,同時產品還遠銷東南亞,歐美等地區。張小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深受消費者信賴。
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、研發、生產、銷售、服務于一體的現代生活五金用品企業,張小泉品牌始創于明崇禎元年(公元1628年),至今已有近400年歷史。
張小泉因其優異的產品質量,屢屢斬獲國際大獎,并于1915年獲得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大獎。2006年,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張小泉品牌也是最早一批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的民族品牌。
張小泉人繼承和發揚“良鋼精作”的祖訓和精神,銳意進取,不斷突破自我,為海內外消費者帶來了家居廚房用品、個人護理用品、園林農藝用品、酒店廚具用品等一千多種優質產品,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與青睞。
如今,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項目已落戶陽江江城銀鈴科技產業園,并被列入陽江市2019年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。項目用地面積8.6萬平方米,總投資超過3.5億元。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年產超3000萬件。項目主要建設高檔刀剪的生產車間、倉庫、研發中心、檢測中心、綜合辦公樓及配套員工宿舍,并安裝智能化的全新先進生產設備,主要生產工業用剪、園林用剪、家庭用剪、刀具及塑料制品。建成后將能夠進一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,帶動江城區的產業鏈相關企業實現新的發展。
故事傳說
傳說有個張鐵匠,因為母親生下他時,“撲通”一聲掉進了泉水里,故此取名“張小泉”。因為在家鄉得罪了一個惡霸,就帶著三個兒子來到杭州謀生,爺兒四個在杭州大井巷里開鐵鋪。
城隍山腳下的大井巷,那個時候是商業區,很熱鬧。張小泉的手藝不錯,對顧客又很殷勤,賣的鐵器式樣也蠻好,所以人們都喜歡來光顧。但是張小泉還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,就很少有人曉得。傳統民用剪刀是張小泉的起家產品,它有“信花、山郎、五虎、圓頭、長頭”五款,靠鑲鋼均勻、鋼鐵分明、磨工精細、刃口鋒利、銷釘牢固、開合和順、式樣精巧、刻花新穎、經久耐用、物美價廉等十大特點稱雄制剪業。
“快似風走潤如油,鋼鐵分明品種稠,裁剪江山成錦繡,杭州何止如并州”。這是我國杰出的劇作家田漢1966年走訪張小泉剪刀廠時寫下的一首贊美詩。
離鐵匠鋪不遠有一口一眼井。井水清冽甘甜,附近的人家都靠這口井的水生活。可是有一天,這口井的水卻忽然渾濁起來,翻著泡沫,還散發出刺鼻的氣味。張小泉的大兒子搶頭吊起一桶水,一看,又黑又渾,還有股腥臭味,倒掉,再吊一桶,還是這樣。人們都很驚慌,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,紛紛在井邊禱告。
住在這里的一位百歲老公公這個時候說話了。他捋捋胡須說:“小時候我聽老輩人講過,這口井是通錢塘江的,江里有兩條烏蛇,每隔一千年下來一次,總喜歡鉆到這口井里來生小烏蛇。現在井水變壞了,說不定就是它們來了。”這可怎么辦?人們一聽是這樣,都發了愁。
在家里等兒子挑水回家的張小泉,等了一個時辰也沒等到兒子回家。聽說了這樁事體,他就自告奮勇要去井底看看。張小泉叫兒子買來了老酒和雄黃,把雄黃倒進老酒里,順手捧起一壇,“咕咚咕咚”一口氣喝進肚子里,然后系上繩子,拿上大錘,想也不想就跳進了大井。
因為喝了雄黃酒,張小泉一點也不怕烏蛇,他四下尋找,終于在暗角發現了這兩條黑得發亮的烏蛇,有手臂那么粗,緊緊盤繞在那里。張小泉眼明手快,不等兩條烏蛇分開就揮起大錘,朝著蛇的七寸敲去,“鐺,鐺,鐺”一連三記,錘錘都中烏蛇的要害,竟把兩蛇的頸脖砸得扁扁的,粘在一起。
張小泉砸死了烏蛇,就一手提著大錘,一手拎著蛇尾爬出了井圈。他把兩條烏蛇往地上一摔,只聽得清脆的一聲巨響,把人們嚇了一大跳,原來這兩條烏蛇修煉了幾千年,早已煉成鋼筋鐵骨了,要不是盤在一起,張小泉恐怕一下子還不好收拾它們。除掉了烏蛇,大井里的水又恢復了原樣。
爺兒四人后來把死蛇拖回家,張小泉是個有心思的人,見蛇尾彎曲,就蹲在地上想看看,不由靈光一現。他一面看一面想,在泥地上畫出一個圖樣來。后來按圖樣,在蛇頸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釘子,把蛇尾彎過來的地方做成把手,又把蛇頸上面的一段敲扁,磨得飛快飛快。這就成了張小泉造出的第一把大剪刀。
在這之前,人們是不知道用剪刀的,裁衣得用刀子劃,斷線要拿刀子割。自從張小泉制造出了剪刀以后,大家要裁就裁,要剪就剪,可方便了。因此,用剪刀的人便越來越多,張小泉連兒子四個人,生活哪里來得及做呢,他索性將那把大剪刀掛在鋪門前當貨幌,又仿照著造成許多小剪刀當作貨樣,不賣別的鐵器,專賣剪刀。
在民間傳說里,張小泉剪刀的來歷就是如此神奇。沒有這個傳說,誰能想到剪刀與烏蛇的關系。剪刀的握手處,確實像蜷曲的蛇尾,是它啟發了人們的大膽想像。杭州地處錢塘,自古以來多傳龍蛇之事,蛇物結合,狀物寓情,便用故事的形式來反映剪刀的特征,歌頌與贊美剪刀業的代表者張小泉的勇敢與多能。
- 上海張小泉刀剪總店有限公司:
-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:91310101132317755U
- 組織機構代碼:13231775-5
- 注冊號:310101000003556
- 經營狀態:存續(在營、開業、在冊)
- 所屬行業:零售業
- 成立日期:1982-03-08
- 公司類型:有限責任公司(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)
- 營業期限:1982-03-08 至 2026-12-31
- 核準日期:2021-06-04
- 注冊資本:500萬元人民幣
- 登記機關: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